楊柳只有在春風拂過大地時才能發(fā)芽吐蕊,如果它耐不住寂寞選擇在冬天開放,那么它會在寒風中凋零、隕落。冬日里的青春始終綻放不出春日里的芳菲,唯有珍重等待,等待冬去春來。
《英國達人秀》曾捧紅一位名不見經(jīng)傳的平民天后———蘇珊大媽。蘇珊在登臺前只是一位普通的英格蘭老婦,而一曲《我曾有夢》使她名揚天下。當她站在臺上引吭高歌時,心中定然有個信念,向所有人證明她曾有夢。雖然她站在一個很低很低的起點,但她成功了,完成了人生的一次華麗蛻變。她晚了嗎?太晚了!晚到一個可以做奶奶的年紀。她早了嗎?還很早,她還有無窮的精力和未知的余生去飛翔,去追夢。
公元前630年,秦晉圍鄭,亡國的烏云籠罩在鄭國的廟堂上,國君無策,群臣束手。亂世之際,英雄出現(xiàn)!一位老者———燭之武,步履蹣跚,須發(fā)斑白,接受鄭伯的請求,夜墜而出,用他的膽略和才華瓦解了敵兵的陣營。國難當頭,不計較個人得失,以國家存亡為大計的精神,讓燭之武在中華的歷史上留下點墨。年老之際,舍己為國,他慷慨赴險的精神令我們動容。
年少貧寒、四處漂泊、勤工儉學,嘗盡艱辛的方文山退伍之后意識到創(chuàng)作才是他的宿命。于是他大量創(chuàng)作,勤奮錘煉,一度達到了如癡如醉的地步。可此時的方文山根本沒有名氣,創(chuàng)作出來的歌詞也很稚嫩。頂著眾人懷疑和不屑的目光,方文山陷入了事業(yè)的低谷。是選擇就此放棄、專心當一名安裝工,還是堅守最初的夢想?他對寫歌詞的熱愛欲罷不能,創(chuàng)作給他帶去了快樂和自信。方文山?jīng)Q心要找到一條拯救自己的道路。他在心底暗示過自己無數(shù)次,要相信夢想!他帶著滿滿的信心和執(zhí)著開始潛心鉆研,并到處投稿,等待著百分之一的機緣。正是對那百分之一機緣的堅守和不棄,為方文山日后百分之百的精彩埋下伏筆,終遇伯樂吳宗憲,才華一朝驚現(xiàn)。
漫漫冬日,長夜難耐,枯坐斗室的人,如枯柳一樣,咀嚼著難熬的歲月,一筆筆寫來,成就了《九九消寒圖》。生命也如灌漿的種子,經(jīng)歷風雨歷練,愈加飽滿堅挺,等待著冬盡寒消。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,繁體字共九九八十一筆,只有堅毅且不怕等待的人才能寫完。這八十一筆仿似玄奘法師歷盡劫難,終成正果。任何路途都是初極狹,才通人的,但過來的都是堅持的人。
等待,以今日的臥薪嘗膽換來明日的化蛹成蝶,等來春的一樹繁花。
市三中高一(1)班 陳爽
指導教師 周蘭芝